一、学院介绍
学院在国家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指引下,服务云南省重点产业安全转型升级需求,构建"就业牵引、产教共生"的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,同时锚定“做精安全管理、做强应急救援、做专消防技术、做优安全检测、做实智慧安防”目标,通过 "技术技能与数字素养并重、实践教学与产业场景融通" 的人才培养体系,打造西南地区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智能安全应急人才高地。
近年来,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,牵头立项云南省 "现代学徒制"项目 5 项,获批"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" 项目4项,主持完成省级课题7项。同时学校于2021年成功获批"教育部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",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急救教育的先锋示范。
二、专业(群)介绍
学院下设安全应急专业群、人居环境专业群两大特色专业群。
安全应急专业群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—安全应急产业,并通过构建 "产业需求导向、技术技能并重、数字素养赋能" 的育人模式,精准输送适应新安全格局下应急技术服务、安全风险管控、智能安防运维等岗位需求的专业化人才。
专业群内含专业:应急救援技术、建筑消防技术、安全智能监测技术、安全技术与管理、法律事务专业。
人居环境专业群围绕国家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产业链,精准对接城市更新改造、产业空间升级、智慧社区建设以及乡村环境改善等新兴职业岗位群,培养具备工程造价、建设管理、环境设计、室内设计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。
专业群内含专业:工程造价、建设工程管理、建筑室内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。
三、成长方向
升学:可通过专升本选择应急管理、消防工程技术、法学、工程造价、土木工程、视觉传达设计、智能建造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。
就业:
安全应急专业群:生产安全、环境安全、信息安全、城市安全、社区安全等领域,安全管理、安全评价、防灾减灾救灾、事故救援、信息安全、应急管理与救援、安全技术与监测、消防安全管理。
人居环境专业群:景观设计师、环境艺术设计师、智慧城市工程师、智慧家居设计师、BIM造价工程师、项目商务经理、招投标工程师等。
技能证书:学生在校期间,可通过课证融通课程学习考取消防设施操作员、应急救援员、消防员、深林消防员、急救护理员、特殊操作工种、劳动关系协调员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测量员、施工员、材料员、特殊操作工种等职业证书。
四、校企合作
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与4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及科研机构构建了"招生-培养-就业"全链条培养体系,通过共建产业学院、开发双元课程、创新"订单式"培养等举措,为学生职业发展铺就快车道。其中与云南华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建 "专业共建班",实施校企双导师制;与柬埔寨消防部门合作开设国际化 "定制班",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应急人才培养基地;与昆明建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建 "校内工坊",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;更与云南建投物业管理、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、华诺消防科技等标杆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,形成覆盖安全应急、建筑工程、智慧物业等领域的实践教学网络。这些深度合作举措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、学生定岗实习等机制,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,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。
同时学院积极融入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布局,作为核心成员单位深度参与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国家级、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建设,为教师教学科研创新提供前沿技术支撑,为学生实习就业开辟多元化路径。
五、实验实训条件
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,构建了"校内实训基地为主体、校企共建平台为支撑、数字化资源为拓展"的三维实践教学环境,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提供坚实保障。
1.校内实训基地集群化建设
安全应急实训中心:建有消防技术综合实训室、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场、安全监测与预警实验室、智能安防系统运维中心等专业实训场所,配备智能消防报警系统、应急救援 VR 仿真设备、高精度安全检测仪器等先进设备,可开展消防救援、安全风险评估、智能安防系统调试等全场景实训。
人居环境实训中心:设有BIM计量计价实训室、BIM技术应用工作室、工程测量实训室、材料及构造实训室、室内设计渲染实验室、环境艺术创意中心、创意工坊(大师工作室)等特色实训空间,配备专业设计软件、高精度测量仪器、3D打印设备、建筑信息模型(BIM)系统等先进工具,全面支撑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。
2. 校企共建实训平台
与云南建投、华诺消防科技等龙头企业共建1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,打造"企业课堂"实践教学模式。例如,与云南华诺消防科技公司共建智慧安防实训基地,与昆明建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建筑工程实训中心,学生可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开展定岗实习,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。
3. 数字化实训资源开发
依托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,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0 余项,涵盖消防应急演练、建筑施工安全模拟、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等领域。通过 "虚实结合" 的数字化实训手段,突破传统实训的时空限制,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。